![]() 插座及使用該插座的連接器
专利摘要:
在插頭側保持配件(40)中,設有對於該插頭側保持配件(40)的連結片部(基部)(41)朝連接器(1)(插頭外殼(21))的寬度方向(X)可相對移動自如的卡止片部(42),在插座側保持配件(30),形成可將該卡止片部(42)卡止的卡止孔部(卡止部)(37)。 公开号:TW201320502A 申请号:TW101131829 申请日:2012-08-31 公开日:2013-05-16 发明作者:Tomonori Tanaka;Yoji Miyazaki 申请人:Panasonic Corp; IPC主号:H01R13-00
专利说明:
插座及使用該插座的連接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插座以及使用該插座的連接器。 以往利用的連接器,具備:在插座本體配設了複數插座側端子及插座側保持配件的插座、及在插頭本體配設了複數插頭側端子及插頭側保持配件的插頭(例如專利文獻1參照)。 在此專利文獻1中,藉由將插座及插頭相互嵌合,使對應的端子彼此接觸並導通,使各端子被連接的電路基板的導體圖型彼此電連接。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270099號公報 但是最近的連接器技術,是伴隨被搭載的機器的小型化,連接器本身也被要求小型化、薄型化。但是,將連接器作成小型化、薄型化的話,插座及插頭的嵌合時的感觸會惡化且插座及插頭的嵌合有可能容易被解除。這是因為伴隨連接器的小型化、薄型化,插座側端子及插頭側端子的數量減少,且這些端子彼此的接觸壓較低,所以插座及插頭的嵌合力變弱。 在此,本發明的目的,是可獲得一種插座以及使用該插座的連接器,即使小型的連接器,嵌合時的感觸也良好,且插座及插頭的嵌合可以更脫落困難。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第1特徵,是一種插座,是具備配設有插座側端子及插座側保持配件的插座本體,藉由將前述插座本體嵌合於配設有插頭側端子及插頭側保持配件的插頭本體,使前述插座側端子及前述插頭側端子接觸,在前述插頭側保持配件中,設有對於該插頭側保持配件的基部朝前述插頭本體的寬度方向可相對移動自如的卡止片部,在前述插座側保持配件,形成可將前述卡止片部卡止的卡止部。 第2特徵,是前述插座側保持配件的卡止部,是與前述插座側端子並設地設在前述插座本體的寬度方向兩側或一側的周壁部。 第3特徵,是前述卡止部,是朝前述插座本體的寬度方向貫通形成的卡止孔部。 第4特徵,是前述卡止部,是在前述插座本體的寬度方向具有段差的段差部。 第5特徵,是前述插座側保持配件,是具備朝向前述插座本體的寬度方向內側突出的爪部,前述爪部的先端部,是前述卡止部。 第6特徵,是前述插座側保持配件,是具備將前述插座本體的周壁部橫跨的方式呈大致逆U字狀被折曲的爪部,在該爪部形成有前述卡止部。 第7特徵,是前述爪部的先端部,是被埋設在前述插座本體。 第8特徵,是使用前述插座的連接器。 依據本發明的話,在插頭側保持配件中,設有對於插頭側保持配件的基部朝插頭本體的寬度方向可相對移動自如的卡止片部,在插座側保持配件,形成可將卡止片部卡止的卡止部。因此,可以獲得一種插座以及連接器,即使小型的連接器,插座及插頭的嵌合也可以更脫落困難。 以下,對於本發明的實施例一邊參照圖面一邊詳細說明。 第1圖~第7圖,是顯示本發明的連接器1的一實施例的圖,本實施例的連接器1,是如第3圖所示,具備相互嵌合的插座10及插頭20。又,在說明本實施例時,圖中X方向為連接器1(插座外殼11、插頭外殼21)的寬度方向,Y方向為長度方向,Z方向為上下方向。 插座10,是如第1圖所示,具備藉由絕緣性的合成樹脂被鑄模成型成由平面視整體呈矩形(長方形)狀的插座外殼(插座本體)11。在此插座外殼11中,複數接觸件(插座側端子)12,是被配設成沿著相面對的長邊朝長度方向Y具有預定間距P。且,在插座外殼11的長度方向Y兩端部中,配設有插座側保持配件30。 插座外殼11,是具備:沿著其周緣部呈大致矩形環狀地連續形成的周壁部13、及在中央部與周壁部13隔有預定間隔形成的大致矩形狀的島部14。且,在這些周壁部13及島部14之間形成有將插頭20嵌合用的嵌合溝部15。 接觸件12,是如第3圖所示,藉由將具有預定厚度的帶狀的金屬材彎曲成形而形成。在接觸件12的先端部12a,形成有將從第1彎曲部12B1朝上方彎曲的先端側朝內方彎曲的第2彎曲部12B2,在基端部12b中,形成有呈逆U字狀彎曲的第3彎曲部12B3。且,第3彎曲部12B3的更基端側是成為平坦的連接端子部12T。 在本實施例中,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接觸件12是被安裝成對於插座外殼11使第2彎曲部12B2朝嵌合溝部15內突出。此時,第3彎曲部12B3是被嵌合在形成於周壁部13的內部的凹部13H1,並且第1彎曲部12B1是被嵌合在形成於島部14的下面的凹部13H2。在此狀態下,接觸件12的連接端子部12T是從周壁部13的根部側(下緣)在外方突出,這些的連接端子部12T,是成為藉由焊接被連接在無圖示第1電路基板的導體圖型(端子)。 另一方面,插頭20,是如第2圖所示,具備藉由絕緣性的合成樹脂被鑄模成型成整體呈矩形(長方形)狀的插頭外殼(插頭本體)21。在此插頭外殼21中,複數柱(插頭側端子)22,是被配設成沿著相面對的長邊在長度方向Y具有與插座接觸件12的間距P等同的間距P。且,在插頭外殼21的長度方向Y兩端部中,配設有插頭側保持配件40。 插頭外殼21,是具備沿著其周緣部大致矩形環狀地連續形成的周壁部23,在此周壁部23的內方形成有凹部24(第3圖參照)。 柱22,是如第3圖所示,與插座接觸件12同樣藉由具有預定厚度的帶狀的金屬材彎曲成形而形成。在柱22的先端部22a中,形成有將從第4彎曲部22B1朝上方立起的先端側朝後退的方向呈逆U字狀彎曲的第5彎曲部22B2,另一方面在基端部22b中,形成有大致平坦的連接端子部22T。 且柱22,是將第5彎曲部22B2橫跨周壁部23的先端部(第3圖的下側)的方式配置,並且在將基端部22b貫通周壁部23的根部部(第3圖的上側)的狀態下,被嵌入成型在插頭外殼21。在此狀態下,插頭接觸件22的連接端子部22T是從周壁部23的下緣朝外方突出,這些的連接端子部22T,是藉由焊接被連接在無圖示第2電路基板B2的導體圖型(端子)。 如第3圖所示,藉由將插頭外殼21的周壁部23插入嵌合在插座外殼11的嵌合溝部15,使插頭20與插座10嵌合。此時,接觸件12的第3彎曲部12B3的先端部12a側的外側面F1,是與柱22的第5彎曲部22B2的先端部22a側的外側面F2彈性地接觸。且,接觸件12的第2彎曲部12B2的外側面F3,是與柱22的第4彎曲部22B1及第5彎曲部22B2之間的平坦的外側面F4彈性地接觸。其結果,接觸件12及柱22被電連接,進一步,第1電路基板的導體圖型及第2電路基板的導體圖型成為相互電連接。 且在本實施例的接觸件12及柱22中,設有使卡合於彼此對方側的端子並將插座10及插頭20的結合狀態保持的鎖定機構50。 本實施例的鎖定機構50,是由:形成於柱22的外側面F2的第1段差部51、及形成於接觸件12的外側面F1的第2段差部52所構成。 第1段差部51,是藉由將柱22的外側面F2的接觸件12的接觸面,透過傾斜的段差面51a將下方側(第3圖中為上方側)薄層化而形成。另一方面,第2段差部52,是藉由將接觸件12的外側面F1的柱22接觸面,透過傾斜的段差面52a將下方側薄層化而形成。 因此,將插頭20嵌合於插座10時,柱22的外側面F2、F4,是將接觸件12的外側面F1、F3彈力推開抵抗地插入,藉由使第1段差部51越過第2段差部52而被嵌接。且,第1段差部51的段差面51a及第2段差部52的段差面52a是藉由彼此卡合,就可以將插座10及插頭20鎖定並保持這些的結合狀態。 另一方面,欲將插座10及插頭20脫離時,是將這些兩者朝拉離方向拔去。由此,第1段差部51的段差面51a及第2段差部52的段差面52a會相對滑動,並將接觸件12的外側面F1、F3推開使第1段差部51及第2段差部52的卡合被解除。在此狀態下可以將插座10及插頭20分離。 第4圖,是插座側保持配件30及取下一側的接觸件12的插座10的分解立體圖,第5圖,是取下插頭側保持配件40的插頭20的分解立體圖。插座側保持配件30及插頭側保持配件40,是為了將插座外殼11及插頭外殼21的強度提高,並且將各別所具有的安裝片部33a、41a安裝固定在上述的電路基板而使用。 且藉由將插座側保持配件30的安裝片部33a焊接在第1電路基板,使與接觸件12的連接端子部12T被焊接在第1電路基板相輔,使插座10被強力地結合於第1電路基板。 且藉由將插頭側保持配件40的安裝片部41a焊接在第2電路基板,使與柱22的連接端子部22T被焊接在第2電路基板相輔,使插頭20被強力地結合於第2電路基板。 依據這種構成的話,被強力地結合在各電路基板的插座10及插頭20可以相互嵌合,由此可以使接觸件12及柱22接觸導通,將各電路基板的導體圖型彼此電連接。且,在接觸件12及柱22中因為如上述設有鎖定機構50,所以可以將這些插座10及插頭20的結合狀態保持。 但是最近的連接器技術,被要求小型化、薄型化。因此,如本實施例的連接器1必需將接觸件12及柱22的數量減少。由此,插座10及插頭20的嵌合力變弱,例如因落下的衝擊等有可能使插座10及插頭20的嵌合容易被解除。 在此,在本實施例中,在插頭側保持配件40,設置對於其插頭側保持配件40的連結片部(基部)41朝連接器1(插頭外殼21)的寬度方向X可相對移動自如的卡止片部42。且,在插座側保持配件30中,形成可將該插頭側保持配件40的卡止片部42卡止的卡止孔部(卡止部)37。 如第4圖所示,插座側保持配件30是藉由將預定厚度的金屬板沖壓成形而形成,具備側板部31及底板部33。側板部31,是朝連接器1(插座外殼11)的寬度方向X延伸,底板部33,是將其側板部31的兩端部下側朝向長度方向Y中央側呈大致直角折曲形成。且,藉由將底板部33的兩端部從連接器1的寬度方向X兩側朝外側突出,而形成安裝片部33a。 且側板部31,是具備將其側板部31的寬度方向X兩端部朝向連接器1的長度方向Y中央側呈大致直角折曲的延設部32。且在此延設部32的延伸方向的末端接觸部,設有橫跨插座外殼11的周壁部13的方式大致逆U字狀被折曲的爪部35,在此爪部35的先端部35a側形成卡止孔部37。 這種插座側保持配件30,是被裝設於形成於插座外殼11的長度方向Y兩端部的卡合溝部17地被使用。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在插座外殼11使插座側保持配件30藉由例如嵌入成型等被一體成型。又,卡合溝部17的挖掘深度,是使周壁部13的外壁面13a及插座側保持配件30的外壁面30a成為大致同一面的狀態。換言之,在周壁部13的外壁面13a使插座側保持配件30的外壁面30a大致統一(整齊)的狀態下露出的方式,使插座側保持配件30被一體成型於插座外殼11。且,此時,在與插座外殼11的爪部35對應的位置中,凹部15a由二段狀被凹設在嵌合溝部15,在爪部35的先端部35a嵌入該凹部15a的狀態下被一體成型。 如此,在本實施例中插座側保持配件30的卡止孔部37,是與接觸件12並設且在連接器1的寬度方向X及長度方向Y各別設置一對,合計被設置四處。 另一方面,插頭側保持配件40,也與插座側保持配件30同樣地將預定厚度的金屬板藉由沖壓成形而形成。如第5圖所示,本實施例的插頭側保持配件40,是具備:連結片部(基部)41、及從此連結片部41成為大致逆V字狀(更詳細的話大致八字狀)的方式突出的第1卡止片部42A及第2卡止片部42B。 連結片部41,是具備:在朝插頭外殼21的安裝狀態下被配置於成為上下方向Z的上側的位置的安裝片部41a、及從朝寬度方向X延伸的此安裝片部41a朝向下方呈二股狀分岐的一對分岐片部41b。且,安裝片部41a是為了被安裝固定在上述的第2電路基板地使用,另一方面,在一對的分岐片部41b中且在各相對面設有段差狀的突起41c。 且這種插頭側保持配件40,是被嵌接在形成於插頭外殼21的長度方向Y的兩端部的卡合溝部27地被使用。此時,雖在第5圖中圖示省略,但在與卡合溝部27的上述的突起41c對應的中央內壁部27a形成有一對段差。且,藉由使插頭側保持配件40的突起41c越過此段差的方式壓入,使插頭側保持配件40嵌接於卡合溝部27。 又,卡合溝部27,是由與插頭側保持配件40大致同樣的形狀被凹設,在將插頭側保持配件40嵌接的狀態下,成為使安裝片部41a與柱22的連接端子部22T成為大致同一面的狀態的挖掘深度。 第6圖,是顯示插座10及插頭20的嵌合狀態中的連接器1的主要部分的俯視圖,第7圖,是第6圖的A-A剖面圖。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藉由將插頭20嵌合於插座10,使插頭側保持配件40的卡止片部42被插入插座側保持配件30的卡止孔部37。 即,卡止片部42的先端部42a是成為比插座側保持配件30的爪部35的外壁內側面35c更朝寬度方向X外側若干突出的尺寸。且,將卡止片部42的先端部42a滑動使朝爪部35的外壁內側面35c壓近且移動至卡止孔部37為止。如此,卡止片部42的先端部42a是藉由復元力由卡止孔部37復歸至原來的狀態,使卡止片部42的先端部42a被插合在卡止孔部37。 如此,依據本實施例的連接器1的話,藉由卡止片部42及卡止孔部37,使插座10及插頭20朝拔去方向(在上下方向Z彼此分離的方向)移動時,可以將卡止片部42及卡止孔部37卡止。因此,可以提高插座10及插頭20的嵌合力,即使如本實施例的接觸件12及柱22少的連接器1,也可以將插座10及插頭20的嵌合更脫落困難。 以上,如以上說明,在本實施例中,在插頭側保持配件40中設有對於其連結片部(基部)41朝連接器1(插頭外殼21)的寬度方向X可相對移動自如的卡止片部42。且,在插座側保持配件30,形成可將該插頭側保持配件40的卡止片部42卡止的卡止孔部(卡止部)37。因此,將插座10及插頭20嵌合時,因為可以將卡止片部42嵌接在卡止孔部(卡止部)37,所以嵌合時的感觸可以良好。且,插座10及插頭20欲朝拔去方向移動時,插頭側保持配件40因為是被卡止於卡止孔部(卡止部)37,所以可以將這些插座10及插頭20的嵌合更脫落困難。 特別是,在本實施例中,卡止片部42因為是朝連接器1的寬度方向X形成可伸縮(可彈性變形),利用卡止片部42的復元力可以使嵌合時的感觸更良好。 且在本實施例中,卡止部是由朝連接器1(插座外殼11)的寬度方向X貫通形成的卡止孔部37形成。因此,可以將插頭側保持配件40的卡止片部42插合在插座側保持配件30的卡止孔部37,可以將插座10及插頭20的嵌合更脫落困難。 且在本實施例中,插座側保持配件30的卡止孔部(卡止部)37,是與接觸件12被並設。因此,成為可以將接觸件12的附近的空間有效利用地將卡止孔部(卡止部)37配置於插座外殼11的四隅,與被卡止於該卡止孔部(卡止部)37的卡止片部42相輔,可以將插座10及插頭20的嵌合更脫落困難。 進一步,在本實施例中,卡止孔部(卡止部)37,是與接觸件12並設地設在插座外殼(插座本體)11的寬度方向X兩側的周壁部13。因此,例如日本特開2010-225400號公報所揭示的構成,具體而言,與卡止孔部(卡止部)37是設於插座外殼11的長度方向Y兩側的周壁部13的構成相比,藉由擧升寬度方向X的一方側等使拔去力朝傾斜方向作用的情況時,具有可以將插座10及插頭20更脫落困難的優點。即,在上述構成中,拔去力是朝傾斜方向作用的情況時,成為:首先卡止孔部(卡止部)37及卡止片部42的卡合被解除,接著接觸件12及柱22的鎖定機構50的卡合被解除的二階段的解除時間點。 對於此,在本實施例中,因為卡止孔部(卡止部)37是被設在寬度方向X兩側的周壁部13,所以卡止孔部(卡止部)37及卡止片部(42)的解除時間點、及鎖定機構50的解除時間點可以相同。因此,可以將插座10及插頭20的嵌合更脫落困難。又,在本實施例中,卡止孔部(卡止部)37,雖是設在插座外殼11的長度方向Y兩側的周壁部13,但是設於只有一側的周壁部13的構成也可以。 進一步,在本實施例中,插座側保持配件30,是具備橫跨插座外殼11的周壁部13的方式呈大致逆U字狀被折曲的爪部35,在此爪部35形成卡止孔部(卡止部)37。因此,將插座側保持配件30安裝在插座外殼11時,藉由將大致逆U字狀的爪部35從上側嵌接在插座外殼11的周壁部13,就可以提高剛性且強力地將這些安裝。且,藉由具備爪部35,就可以與卡止片部42相面對的方式將卡止孔部(卡止部)37容易地形成。 且在本實施例中,爪部35的先端部35a,是被埋設在插座外殼11。因此,成為可以將插座側保持配件30對於插座外殼11進一步強力地安裝,例如落下的衝擊等的外力被輸入時的插座側保持配件30的脫落可以更被抑制。 進一步,在本實施例中,插頭側保持配件40是具備從連結片部(基部)41大致逆V字狀突出的第1卡止片部42A及第2卡止片部42B。因此,成為可以藉由第1卡止片部42A及第2卡止片部42B將連接器1的寬度方向X的兩側卡止,可以將插座10及插頭20的嵌合更脫落困難。 特別是,在本實施例中,第1卡止片部42A及第2卡止片部42B是形成大致八字狀。即,第1及第2卡止片部42A、42B的先端部42a,是從基端部42b的傾斜朝寬度方向X外側曲折彎曲並與連接器1的寬度方向X平行地折曲形成。由此,插座10及插頭20欲朝拔去方向移動時,因為先端部42a是成為深深地(卡止寬度較長)被卡止在卡止孔部(卡止部)37,所以插座10及插頭20的嵌合成為更脫落困難。且,第1及第2卡止片部42A、42B的先端部42a被插入卡止孔部(卡止部)37時,因為是藉由復元力有力地朝原來的狀態返回,所以成為嵌合時的感觸的喀嗒感也更提高。 又,在本實施例中,插頭側保持配件40的第1卡止片部42A及第2卡止片部42B雖是例示了形成大致逆V字狀者,但是不限定於此,可進行各種變更。例如插頭側保持配件40是使用由連結片部(基部)41及第1卡止片部42A及第2卡止片部42B形成呈大致逆U字狀的外形者也可以。此情況,在朝插頭外殼21的安裝狀態下因為可以確保加大被配置於一對的卡止片部42A、42B的內側的插頭外殼21的成形部,所以具有可以提高插頭外殼21的強度的優點。 即,第1卡止片部42A及第2卡止片部42B是形成大致V字狀的情況時,有需要將被配置於一對卡止片部42A、42B的內側的插頭外殼21的成形部,伴隨此作成朝向連結片部41側漸漸地縮徑的梯形狀。對於此,插頭側保持配件40形成大致逆U字狀的話,不需要將被配置於卡止片部42A、42B的內側的前述成形部縮徑,可以大致矩形狀地較寬形成。因此,可以將插頭外殼21的強度提高,即使反覆將插頭側保持配件40裝設在插頭外殼21,插頭外殼21也可以更破損困難。 且將插頭側保持配件40由卡止片部42及連結片部(基部)41形成大致L字狀或是大致T字狀的外形,使用1個或複數個具有1個卡止片部42的插頭側保持配件40也可以。此情況,對應在被配置於插座外殼11的四隅的插座側保持配件30的卡止孔部(卡止部)37,使用4個插頭側保持配件40最佳。在這種構成中,因為插頭側保持配件40的形狀可以簡單,所以金屬加工成為容易,並且具有可以減少金屬加工時的廢棄材的優點。 進一步,將插頭側保持配件40的卡止片部42(42A、42B),大致S字狀折曲形成也可以。在這種構成中,可以加長卡止片部42的彈簧的長度,將卡止片部42的先端部42a朝爪部35的外壁內側面35c滑動時,卡止片部42的彎曲量可以藉由各R部分被分散。因此,具有可以減少卡止片部42的下沈量的優點。 接著,參照第8圖~第12圖,說明本實施例的插座側保持配件30的變形例。 第8圖(a),(b),是顯示第1變形例的插座側保持配件30A的圖。本變形例與上述實施例主要不同的點,是將形成有卡止孔部(卡止部)37的爪部35,從插座側保持配件30A的底板部33側立起。 具體而言,本變形例的底板部33,是除了被焊接在無圖示第1電路基板的安裝片部33a以外,更具備將底板部33朝向連接器1的長度方向Y中央側延設的延長部33b。且,在此延長部33b的延伸方向的終著部,形成橫跨插座外殼11的周壁部13的方式大致逆U字狀立起的爪部35,在此爪部35的基端部35b側設置卡止孔部(卡止部)37。 即使以上的構成的本變形例,也可以獲得與上述實施例同樣的作用效果。即,將插座10及插頭20嵌合時,因為可以利用卡止片部42的復元力將卡止片部42嵌接在卡止孔部(卡止部)37,所以嵌合時的感觸可以良好。且,插座10及插頭20欲朝拔去方向移動時,因為卡止片部42及卡止孔部(卡止部)37被卡止,所以可以將這些插座10及插頭20的嵌合更脫落困難。 第9圖,是顯示第2變形例的插座側保持配件30B的立體圖。本變形例與上述實施例主要不同的點,是不在插座側保持配件30B的延設部32設置爪部,而將卡止孔部(卡止部)37直接形成在延設部32的先端部32a側。 具體而言,本變形例的側板部31,雖是與上述實施例同樣具備將側板部31的寬度方向X兩端部朝向連接器1的長度方向Y中央側大致直角折曲的延設部32,但是該側板部31是在寬度方向X比上述實施例更縮短形成。由此,可以將延設部32露出插座外殼11的周壁部13中的內壁兩側,在此狀態下將延設部32貫通插座外殼11的長度方向Y兩端部的周壁部13內並一體成型。 即使以上的構成的本變形例,也可以獲得與上述實施例及第1變形例同樣的作用效果。 且在本變形例中,因為不需要如上述實施例及第1變形例將爪部沖壓成形,所以具有插座側保持配件30B的成形可以更容易地進行的優點。 第10圖,是顯示第3變形例的插座側保持配件30的剖面圖。本變形例與上述實施例主要不同的點,是在插座側保持配件30的爪部35,形成了作為卡止部的段差部37A。 即,本變形例,是可取代在上述實施例的爪部35朝寬度方向X貫通的作為貫通孔形成的卡止孔部37,不貫通爪部35而使用在寬度方向X具有段差的段差部37A。又,本變形例的段差部37A,是將爪部35的一部分朝寬度方向X凹設形成作為卡止凹部。 即使以上的構成的本變形例,也可以獲得與上述實施例及第1變形例同樣的作用效果。 且在本變形例中,卡止部不是將爪部35朝插座外殼11的寬度方向X貫通而是使用段差狀的段差部37A。因此,將插座側保持配件30朝插座外殼11一體成型時,可以抑制形成插座外殼11的樹脂是朝段差部(卡止部)37A內漏出,具有可以防止毛邊等的發生的優點。 又,在本變形例中,雖例示了將本變形例的特徵部分也就是段差部37A適用在上述實施例的插座側保持配件30的情況,是不限定於此,也可適用於上述第1及第2變形例的插座側保持配件30A、30B。 第11圖,是顯示第4變形例的插座側保持配件30的剖面圖。本變形例與上述實施例主要不同的點,是與上述第3變形例同樣在插座側保持配件30的爪部35,形成了作為卡止部的段差部37B。但是,在本變形例中,段差部37B是與上述第3變形例相反而是使用將爪部35的一部分凸設的卡止凸部。 即使以上的構成的本變形例,也可以獲得與上述實施例及第1變形例同樣的作用效果。 且在本變形例中,段差部37B使用將爪部35的一部分凸設的卡止凸部。因此,因為藉由調整段差部37B的突出量,可以將卡止片部42的卡止量(鉤住量)自由地調整,所以具有成為容易調節:插座10及插頭20的拔去力、和成為這些的嵌合時的感觸的喀嗒感的優點。 又,在本變形例,雖也例示了將本變形例的特徵部分也就是段差部37B適用在上述實施例的插座側保持配件30的情況,但是不限定於此,也可適用於上述第1及第2變形例的插座側保持配件30A、30B。 第12圖及第13圖,是顯示第5變形例的插座側保持配件30C的剖面圖。本變形例與上述實施例主要不同的點,是具備使插座側保持配件30C朝向連接器1(插座外殼11)的寬度方向Y內側突出的爪部35,該爪部35的先端部37C,是作為卡止部使用。 在本變形例中,插座側保持配件30C的爪部35是形成大致L字狀,該爪部35的先端部37C,是被配置成朝插座外殼11的內壁面側突出。 即使以上的構成的本變形例,也可以獲得與上述實施例及第1變形例同樣的作用效果。 且在本變形例中,具備使插座側保持配件30C朝向連接器1(插座外殼11)的寬度方向Y內側突出的爪部35,該爪部35的先端部37C,是作為卡止部使用。因此,可以進一步獲得與上述第4變形例同樣的作用效果,並且具有插座側保持配件30C的加工可以容易進行的優點。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的最佳的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限定上述實施例,可進行各種的變形。 例如,在上述實施例中,插座和插頭的形狀雖例示了矩形狀者,但是其以外的形狀也可以適用本發明。 且在上述實施例中,雖例示了插頭側保持配件的卡止片部是可朝連接器(插頭外殼)的寬度方向伸縮(可彈性變形)。但是,不限定於此,例如卡止片部是對於基部(在本實施例中為連結片部)朝寬度方向可突沒自如地被保持也可以。 且接觸件和柱、其他細部的規格(形狀、大小、佈局配置等)也可適宜地變更。 1‧‧‧連接器 10‧‧‧插座 11‧‧‧插座外殼(插座本體) 12‧‧‧插座側端子(接觸件) 12a‧‧‧先端部 12b‧‧‧基端部 12B1‧‧‧第1彎曲部 12B2‧‧‧第2彎曲部 12B3‧‧‧第3彎曲部 12T‧‧‧連接端子部 13‧‧‧周壁部 13a‧‧‧外壁面 13H1‧‧‧凹部 13H2‧‧‧凹部 14‧‧‧島部 15‧‧‧嵌合溝部 15a‧‧‧凹部 17‧‧‧卡合溝部 20‧‧‧插頭 21‧‧‧插頭外殼(插頭本體) 22‧‧‧插頭側端子(柱) 22a‧‧‧先端部 22b‧‧‧基端部 22B1‧‧‧第4彎曲部 22B2‧‧‧第5彎曲部 22T‧‧‧連接端子部 23‧‧‧周壁部 24‧‧‧凹部 27‧‧‧卡合溝部 27a‧‧‧中央內壁部 30‧‧‧插座側保持配件 30A‧‧‧插座側保持配件 30a‧‧‧外壁面 30B‧‧‧插座側保持配件 30C‧‧‧插座側保持配件 31‧‧‧側板部 32‧‧‧延設部 32a‧‧‧先端部 33‧‧‧底板部 33a‧‧‧安裝片部 33b‧‧‧延長部 35‧‧‧爪部 35a‧‧‧先端部 35b‧‧‧基端部 35c‧‧‧外壁內側面 37‧‧‧卡止孔部(卡止部) 37A‧‧‧段差部(卡止部) 37B‧‧‧段差部(卡止部) 37C‧‧‧先端部(卡止部) 40‧‧‧插頭側保持配件 41‧‧‧連結片部 41a‧‧‧安裝片部 41b‧‧‧分岐片部 41c‧‧‧突起 42‧‧‧卡止片部 42a‧‧‧先端部 42A‧‧‧卡止片部 42B‧‧‧卡止片部 42b‧‧‧基端部 50‧‧‧鎖定機構 51‧‧‧段差部 51a‧‧‧段差面 52‧‧‧段差部 52a‧‧‧段差面 X‧‧‧連接器(插座外殼、插頭外殼)的寬度方向 Y‧‧‧連接器(插座外殼、插頭外殼)的長度方向 Z‧‧‧連接器(插座外殼、插頭外殼)的上下方向 〔第1圖〕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連接器的插座的立體圖。 〔第2圖〕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連接器的插頭的立體圖。 〔第3圖〕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連接器的剖面圖。 〔第4圖〕第1圖所示的插座的插座側保持配件及取下一側的長邊的插座側端子的分解立體圖。 〔第5圖〕取下第2圖所示的插頭的插頭側保持配件的分解立體圖。 〔第6圖〕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連接器的主要部分的俯視圖。 〔第7圖〕第6圖的A-A剖面圖。 〔第8圖〕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插座側保持配件的第1變形例的圖,(a)是立體圖,(b)是朝插座的安裝狀態中的與第7圖同位置的剖面圖。 〔第9圖〕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插座側保持配件的第2變形例的立體圖。 〔第10圖〕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插座側保持配件的第3變形例的朝插座的安裝狀態中的與第7圖同位置的剖面圖。 〔第11圖〕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插座側保持配件的第4變形例的朝插座的安裝狀態中的與第7圖同位置的剖面圖。 〔第12圖〕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插座側保持配件的第5變形例的朝插座的安裝狀態中的與第7圖同位置的剖面圖。 〔第13圖〕顯示本發明的第5變形例的連接器的插座的立體圖。 13‧‧‧周壁部 15a‧‧‧凹部 33a‧‧‧安裝片部 35‧‧‧爪部 35a‧‧‧先端部 35c‧‧‧外壁內側面 37‧‧‧卡止孔部(卡止部) 40‧‧‧插頭側保持配件 41‧‧‧連結片部 41a‧‧‧安裝片部 42‧‧‧卡止片部 42a‧‧‧先端部 42b‧‧‧基端部 42A‧‧‧卡止片部 42B‧‧‧卡止片部 X‧‧‧連接器(插座外殼、插頭外殼)的寬度方向 Y‧‧‧連接器(插座外殼、插頭外殼)的長度方向
权利要求:
Claims (8) [1] 一種插座,是具備配設有插座側端子及插座側保持配件的插座本體,藉由將前述插座本體嵌合於配設有插頭側端子及插頭側保持配件的插頭本體,使前述插座側端子及前述插頭側端子接觸,其特徵為:在前述插頭側保持配件中,設有對於該插頭側保持配件的基部朝前述插座本體的寬度方向可相對移動自如的卡止片部,在前述插座側保持配件,形成可將前述卡止片部卡止的卡止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插座,其中,前述插座側保持配件的卡止部,是與前述插座側端子並設地設在前述插座本體的寬度方向兩側或一側的周壁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插座,其中,前述卡止部,是朝前述插座本體的寬度方向貫通形成的卡止孔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插座,其中,前述卡止部,是在前述插座本體的寬度方向具有段差的段差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插座,其中,前述插座側保持配件,是具備朝向前述插座本體的寬度方向內側突出的爪部,前述爪部的先端部,是前述卡止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插座,其中,前述插座側保持配件,是具備將前述插座本體的周壁部橫跨的方式呈大致逆U字狀被折曲的爪部,在該爪部形成有前述卡止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插座,其中,前述爪部的先端部,是被埋設在前述插座本體。 [8] 一種連接器,其特徵為: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插座。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69452B|2015-01-11|Receptacles and connectors that use the receptacle TWI489706B|2015-06-21|Plugs and connectors that use the plug JP5809198B2|2015-11-10|ガイド金具付電気コネクタ KR101489117B1|2015-02-02|커넥터 및 상기 커넥터에 이용되는 헤더 및 소켓 TWI632742B|2018-08-11|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substrate JP5945766B2|2016-07-05|コネクタならびに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ソケットおよびヘッダ TWI587580B|2017-06-11|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 and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4253337B|2020-11-13|连接器以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件及插口件 US20080032540A1|2008-02-07|Connector JP5005822B2|2012-08-22|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KR101809340B1|2017-12-14|커넥터 및 상기 커넥터에 이용되는 헤더 및 소켓 JP6144122B2|2017-06-07|電気コネクタ TWI481122B|2015-04-11|Keep fasteners, connector connectors and connectors JP6041949B2|2016-12-14|金具付電気コネクタ JP6044918B2|2016-12-14|コネクタ、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ソケットおよびヘッダ JP6335362B2|2018-05-30|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688059B2|2015-03-25|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167205B2|2017-07-19|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5959704B2|2016-08-02|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CN108448276B|2020-01-31|锁扣装置 KR20140083826A|2014-07-04|커넥터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CN106159562B|2020-08-04| WO2013031139A1|2013-03-07| DE112012003574T5|2014-06-05| JP2013065541A|2013-04-11| US9178309B2|2015-11-03| TWI469452B|2015-01-11| CN103765698B|2016-10-12| US20140227899A1|2014-08-14| DE112012003574B4|2017-08-03| CN103765698A|2014-04-30| CN106159562A|2016-11-23| JP5935040B2|2016-06-15|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3116300B2|1996-06-21|2000-12-11|モレッ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プリント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 JP3425692B2|1999-06-10|2003-07-14|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電気コネクタ| JP2005294036A|2004-03-31|2005-10-20|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75200B2|2005-09-27|2011-04-20|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電気コネクタ| JP4412347B2|2007-04-24|2010-02-10|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接続体| JP4613927B2|2007-04-24|2011-01-19|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コネクタ| JP5623694B2|2008-05-12|2014-11-12|オムロン株式会社|コネクタ| JP4629132B2|2008-09-16|2011-02-09|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ロック機能付き補強金具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US7828559B2|2008-12-12|2010-11-09|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Board-to 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JP5250450B2|2009-02-27|2013-07-31|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電気コネクタ| JP4784673B2|2009-03-24|2011-10-05|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コネクタ| JP5884036B2|2011-08-31|2016-03-15|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ヘッダならびに当該ヘッダ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2013101909A|2011-10-14|2013-05-23|Molex Inc|コネクタ| JP6148952B2|2013-03-14|2017-06-14|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コネクタ| JP6144122B2|2013-06-14|2017-06-07|宏致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Aces Electronics Co.,Ltd.|電気コネクタ|WO2014132284A1|2013-02-27|2014-09-04|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JP5809198B2|2013-06-10|2015-11-10|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ガイド金具付電気コネクタ| JP6144122B2|2013-06-14|2017-06-07|宏致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Aces Electronics Co.,Ltd.|電気コネクタ| JP6120168B2|2013-06-25|2017-04-26|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CN107968271B|2013-10-31|2020-05-05|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插口件、连接器、以及用于该连接器的插头件| WO2015063818A1|2013-10-31|2015-05-07|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ソケット、そのソケットを備える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 JP5972855B2|2013-12-24|2016-08-17|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電気コネクタ| JP5794292B2|2013-12-27|2015-10-14|第一精工株式会社|電気コネクタ| CN104795654B|2014-01-17|2017-09-05|泰科电子有限公司|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JP6388152B2|2014-08-07|2018-09-12|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TWM497353U|2014-08-20|2015-03-11|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JP6537890B2|2014-09-26|2019-07-03|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コネクタ| CN106356656A|2015-07-17|2017-01-25|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JP6709990B2|2016-04-28|2020-06-17|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保持金具、コネクタ接続体およびコネクタ| JP6655797B2|2016-04-28|2020-02-26|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コネクタ、ヘッダおよびソケット| CN106207617B|2016-08-31|2019-03-08|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JP6399063B2|2016-09-07|2018-10-03|第一精工株式会社|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CN107809017B|2016-09-08|2020-07-07|广濑电机株式会社|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JP6761736B2|2016-11-11|2020-09-30|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コネクタ| TWI600225B|2017-01-05|2017-09-21||Expansion socket| TW201841442A|2017-02-14|2018-11-16|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安裝金屬配件、連接器、插頭及連接系統| US10819052B2|2017-03-10|2020-10-27|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Connector, header and connection device| US10170849B2|2017-04-07|2019-01-01|Molex, Llc|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lidable latch| JP6857073B2|2017-04-07|2021-04-14|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US9985371B1|2017-04-11|2018-05-29|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Connector| JP6975626B2|2017-11-29|2021-12-01|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6658798B2|2018-06-05|2020-03-04|第一精工株式会社|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CN209822934U|2019-03-28|2019-12-20|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弹片| JP1656934S|2019-10-01|2020-04-06||| JP1656933S|2019-10-01|2020-04-06|||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188826||2011-08-31|| JP2012043502A|JP5935040B2|2011-08-31|2012-02-29|ソケットならびに当該ソケッ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